《Sony Park展 2025》是索尼集團精心策劃的沉浸式創意體驗,攜手六組藝術家,並融合音樂、半導體、金融、遊戲、娛樂科技與電影六大業務領域,打造結合創意與科技的互動展覽空間。隨著三月「上半場」展期圓滿落幕,「下半場」將於四月下旬接續登場,邀請了BABYMONSTER、Creepy Nuts與牛尾憲輔三位風格迥異的音樂藝術家,共同掀起新一波聲音與創意的浪潮。
CONTENTS
完全免費的音樂 × 視覺盛宴讓人回味無窮!

(圖片取自:Ginza Sony Park官網)
上半場的華麗陣容不僅帶來聽覺上的享受,結合視覺的呈現演出也令人非常驚艷!小編真的超想多刷幾場,但無奈預約實在太搶手,只能含淚放棄……而最令人驚訝的是,這麼高水準的體驗居然完全免費!
如果你不小心錯過了上半場,那現在就趕緊手刀預約下半場吧!這次不僅邀請到韓國超人氣女團BABYMONSTER,Creepy Nuts也將帶來多首大家耳熟能詳的洗腦神曲,以及由牛尾憲輔擔綱配樂、即將上映的動畫電影《鏈鋸人》預告片。視覺與聽覺的雙重衝擊,絕對是你今年不容錯過的一場感官盛宴!
Sony Park 展 2025【Part 2】
展期 :2025年4月20日(日) ~ 6月22日(日)
營業時間:11:00~19:00
*2025年5月13日(二)公休
地點:Ginza Sony Park B2 / 3F / 4F
費用:免費
▶︎需要事前預約
BABYMONSTER——「遊戲是,社交場。」

(圖片取自:Ginza Sony Park官網)
BABYMONSTER是來自韓國的女子團體,由韓國、泰國和日本的成員組成,個個都擁有唱跳實力、饒舌魅力和超高顏值,是妥妥的全能型新星。
這次的現場體驗也呼應了她們的代表作品:在《SHEESH》的展區中,觀眾可以透過Sony研發的觸覺控制器,跟著音樂節奏玩一場「獵捕BABYMONSTER標誌」的遊戲,搭配觸覺回饋技術,沉浸感十足(有人數限制,採現場抽選);而在《DRIP》的展區,則可以玩到以MV裡的卡帶為靈感設計的街機遊戲,還能用Sony的3D捕捉技術打造一個屬於你的數位角色,跟著音樂一起跳舞,還可以做成短影音分享到社群!
現場的牆面會即時同步Instagram上打上「#SONYPARK_BABYMONSTER」的貼文,像個數位小社群一樣熱鬧。只要現場打卡分享,就有機會拿到限量貼紙一枚(每人限領一次,送完為止),粉絲們千萬別錯過囉!
B2
Creepy Nuts——「娛樂科技是,街頭。」
(圖片取自:Ginza Sony Park官網)
Creepy Nuts即將在2025年11月迎來出道8週年,這次的展覽就像是一段音樂旅程,帶大家一起回顧他們一路以來的挑戰與滿滿的街頭魂。現場除了帶來為這次活動特別製作的原創內容,還有【Creepy Nuts ONE MAN TOUR 2024】中超洗腦的〈Bling-Bang-Bang-Born〉,以及今年2月東京巨蛋演唱會上的〈通常回〉等精彩演出,是粉絲絕對不能不來!
整個體驗空間由鏡面圍繞,搭配8台不同尺寸的Sony高畫質Crystal LED螢幕與將近20台喇叭組成的立體音響系統,讓你彷彿置身現場、自由穿梭其中,感受超強的臨場感。不只如此,現場還設有搭載Sony觸覺技術的特製長椅,坐上去就能一邊聽音樂、一邊感受隨著節奏起伏的震動,讓聲音不只是「聽得見」,更是「感覺得到」,整個體驗爽度一定超爆表!
3F
牛尾憲輔——「電影是,森林。」
(圖片取自:Ginza Sony Park官網)
音樂家牛尾憲輔將以電影配樂為主題,在展覽中打造一座宛如森林般的沉浸空間。觀眾可一邊漫步其中,一邊聆聽他親自挑選、策展的20部電影原聲帶,彷彿踏入牛尾憲輔腦海中對「電影」的想像森林,在聲音的引導下,遇見那些你可能還不認識的電影作品。
此外,現場還會設有限定的迷你電影院,播放由牛尾憲輔擔綱配樂、預計2025年9月19日於日本上映的動畫電影《鏈鋸人:蕾潔篇》預告片。觀眾將在190吋的大螢幕前,配合Sony的「360 Reality Audio」立體音效技術,搭配會隨聲音同步震動的地板,帶來只有在Ginza Sony Park才能體驗到的震撼觀影感受。
4F
周邊商品順勢推出

(圖片拍攝:Shan Tseng)

(圖片取自:Ginza Sony Park官網)
這次《Sony Park展 2025》也特別推出限定周邊,把展覽主視覺縮小化,變成超可愛又實用的紙膠帶套組,印上了YOASOBI、Vaundy、羊文學、BABYMONSTER、Creepy Nuts、牛尾憲輔六位音樂藝術家的名字,既有質感又充滿玩心,不論是收藏還是裝飾都超可以!
逛完展覽,除了拍下滿滿的回憶,回家前再帶幾樣專屬於Sony Park的紀念回家吧!把這段感官旅程延續下去
想獲得更豐富的日本旅遊購物資訊和最新消息,就趕快關注我們Japankuru的Instagram、Facebook和Threads吧!
原文撰寫:Shan 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