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311東日本大地震當年,受到海嘯重創的福島第一核電站,讓福島陷入「核陰影」中,而這陰影的範圍,自然囊括了福島所在的海域。災後近十年的振興工作中,當地政府除了和漁業業者們合作,對海產進行輻射監測外,更有如「福島縣水產海洋研究中心」這樣的學術研究單位,對海洋環境持續進行觀察⋯⋯
福島的海安全?福島縣水產海洋研究中心來解答
傍海的三崎公園,是磐城市重要的觀光景點之一。
在上一篇關於常磐海產的專題文章中,我們和大家介紹了目前福島當地對於海產進行的核輻射含量監測檢驗的機制,一方面把關福島物產可能帶來的食安問題,另一方面更是為了重振福島漁業,讓福島漁民引以為傲的「常磐海產」再次獲得民眾信任。
然而環境生態終究是個環環相扣的大系統,在監測漁獲所含有輻射量的同時,福島縣政府一樣對當地的海域海洋生態環境持續進行監測及調查,包括海洋魚類所含輻射量的變化;海水、海泥的核輻射含量監測與分析等。從科學研究的角度,更加宏觀、全面地來解讀核災前後福島海域的生態變化,以為當地漁業的振興提供更強而有力的科學依據。而負責這部分科研工作的機關單位,是位於磐城市三崎公園旁的「福島縣水產海洋研究中心(福島県水産海洋研究セーター)」。
福島縣水產海洋研究中心外觀。
早年作為福島縣內的水產試驗場,於2018年(平成30年)改編成立的「福島縣水產海洋研究中心」,是福島縣內水產試驗研究的核心機構,帶領位於相馬市的「福島縣水產資源研究所」及位於豬苗代町的「福島縣內水面水產試驗場」,共同研究福島的水產現況,也在福島漁業振興計畫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福島縣水產海洋研究中心內部分為三大部門——包括「海洋漁業部」、「漁場環境部」和「輻射能研究部」。因應這次常磐海產的專題,我們主要走訪的是其中的「輻射能研究部」,其調查研究內容,以海洋魚類的生態特性與其輻射含量累積之間的關係、海洋魚類的輻射含量濃度變化趨勢、輻射物質對於海洋漁業及海洋環境所造成的影響為主。
海洋生物的輻射含量監測檢驗(Monitoring)
作為縣級的研究機關,福島縣水產海洋研究中心的放射能研究部中,備有各式高規格高精度的核輻射含量檢測儀器。雖然說同樣對海洋魚類進行輻射含量監測檢驗(Monitoring),卻更偏向學術研究層面作業。若說比較針對農漁物產的輻射含量監測檢驗,主要會透過郡山市的福島縣農業綜合中心來進行,而在福島縣水產海洋研究中心,會為研究海洋魚類生態特性與其所含輻射含量之間的關係等,透過來自一般漁船或是所內的調查指導船所捕獲的樣本,在所內自己進行監測檢驗。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累積的數據,亦能從而觀察福島所在的三陸沿海海域,其不同處漁獲所含有的輻射濃度變化,進而發現各區特徵。
每年輻射含量超過國家基準值(100Bq/kg)的檢體數比例與未超過基準的檢體數比例。
紅:100Bq/kg的檢體數比例
藍:未超過100Bq/kg的檢體數比例
(圖表繪製 / JAPANKURU,數據提供 / 福島縣廳)
結合福島縣農業綜合中心的檢測數據,福島縣水產海洋研究中心也會將相關監測結果與情報,整理成簡單的表格和資料,透過公開講座、網站及文宣的方式,向當地縣民宣導。參訪過程中,「輻射能研究部」的部長神山先生,帶我們看了一張又一張的圖表和數據,表示確實在震災事故發生後幾年,這片海域中的海洋生物們的輻射含量飆高,遠超過日本法律規定的基準(100Bq/kg),且被檢測出輻射超標的比例也超過90%。但隨著時間推移,無論是輻射含量還是被檢測出超標的比例,都逐年下降,而在2015年4月之後,基本上檢體的輻射含量都已在100Bq/kg以下,到2019年後檢體基本上99.8%都是達標合格的。
海水與海泥的輻射含量監測檢驗
福島縣水產海洋研究中心中的各種海泥樣本。
在對海洋生物進行輻射含量監測檢驗的同時,福島縣水產海洋研究中心也海洋生物所在的大環境進行監測檢驗研究,畢竟海洋就是個大生態圈,每一環都緊緊相連。透過所內專屬的漁業調查指導船「磐城丸(いわき丸)」,定期自海域中不同地點採集海水及海泥,帶回研究中心內進行檢測分析。
磐城丸的海泥採樣機器。
目前海水與海泥的監測檢驗基準,以1Bg/L或1Bg/kg為標準。依據福島縣海洋研究中心調查研究數據,自2012年11月之後,福島沖海域的海水輻射含量(銫),便已經降到1Bq/L以下。海泥方面,儘管震災發生前便知道這部分對於海洋生物基本沒什麼影響,但在事故發生後,由於觀測到有部分海域的海泥輻射含量較高,因而開始定期進行監測檢驗。其中亦確實觀察到,海泥的輻射含量亦隨著時間逐漸降低。
福島縣水產海洋研究中心內的雷射粒徑分析儀。
前文已有提及,對於海洋環境中的輻射含量狀況的追蹤和研究,只是福島縣水產海洋研究中心研究的範圍之一,其他包括像對於福島沿海海域中的魚類生態、漁況的觀察、海水溫度的測量及觀察、與漁業及水產界相關人士之間的交流和情報交換,以及水產研究相關技術或系統的研發等。這許許多多的研究中,都必須依靠所內管轄的漁業調查指導船「磐城丸」協同完成,於是我們自然也拜訪了這艘在福島漁業復興計畫中擔任要角的「磐城丸」,看看這研究工作的最前端環節的實際樣貌。
福島縣水產海洋研究中心 漁業調查指導船:磐城丸
磐城丸。
停在小名濱港的「磐城丸」,在晴空下白得發亮——我們眼前的這艘「磐城丸」,其實是2014年秋天啟航的「磐城丸」九代目。其先代在311大地震所引發的海嘯中被淹沒,因而廢船。延續先代的「志願」,磐城九代目採用了新的捕魚設備及觀測裝置,更配有可以一邊航行一邊長時間連續測量海底土壤輻射含量的設備,繼續為福島漁業做出貢獻。
磐城丸上的拖曳網機器。
相比先代,最新的磐城丸似乎背負著更重大的使命,除了繼承海洋環境及水產資源調查的任務之外,更重要當然就是協助對於震災後海洋環境及生物所含輻射量的追蹤研究。針對不同海域,磐城丸配備了多種不同的漁網裝置,以應對不同海深不同魚種的捕撈採樣。而海水海泥樣本,自然也是基本依靠磐城丸到各處監測點進行採樣。
磐城丸駕駛艙中大大小小的螢幕中,顯示了雷達掃描、聲納探測、GPS定位等多方面資訊。
作為一般調查指導船,磐城丸配備了雷達掃描儀、聲納偵測儀、魚群探測器、CTD鹽溫深儀等基本配備。其中CTD鹽溫深儀除了能將在海中探測到的海水鹽度、溫度、深度資訊轉換成數位訊號,經由纜線連結回傳到船上的電腦中,讓磐城丸上的研究人員可以直接觀測到海水狀態。此外,儀器上配有採水瓶,以便採樣不同深度的海水,提供福島縣水產海洋研究中心進行研究分析。
要讓科學數據 能說服人心
福島縣水產海洋研究中心副所長 川田曉。
陪同我們參觀這兩處設施的,水產海洋研究中心的副所長川田先生,在採訪結束前告訴我們,科學數據的確能將看不見的輻射「視覺化」,但單憑科學數據終究是冰冷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這些數據來說服人心。「只有科學數據,其實很難讓人感到安全覺得安心,這是我覺得比較有挑戰性的地方,也是我覺得堅持輻射含量監測檢驗這一工作的重要意義之一。」如同之前神山先生講解的,目前福島縣內監測檢驗的海洋生物中,輻射含量在標準內的合格率達到99.8%,副所長川田先生表示,要能將這樣的檢測結果持續宣導,堅持輻射含量監測檢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肩負公告監測檢驗結果、宣導福島縣水產安全性的責任,福島縣水產海洋研究中心亦不定時會對民眾開放觀摩和演講說明會,不管是面向一般民眾,還是邀請學校等團體單位等,至今已辦過約70次的說明會,也會參加一些海外學者的交流會,與此同時,亦接待海外的媒體前來參訪——至今全世界已有130個國家地區的人們前來造訪過。
為了讓民眾能安心享用福島的常磐海產,持續的監測檢驗和資訊宣導都很重要。
說起未來對振興漁業的計劃時,川田先生表示,當然持續的輻射監測檢驗是很重要,在此基礎上,福島縣水產海洋研究中心對於海洋魚類資源的利用、保護及如何讓魚更好吃這件事,目前也有傾注心力。不過更重要的,還是「資訊發布和宣傳」這件事,不管是對漁業業者,還是對一般消費民眾。他期望明年之後,或許可以引進設備,比如對於魚貨進行油脂比例、鮮度等進行測量,測量的數據可作為情報發送給漁業業者,或是放在網站上,利用ICT技術即時更新。「這是我們想要實現的一個小夢想,畢竟能看得到的東西,才比較容易被消費者接受,所以無論如何都希望能爭取預算做做看。」川田先生說到最後,樂呵呵笑著。
無論是在福島縣水產海洋研究中心,還是磐城丸上,整個觀摩的過程中,除了獲得一些目前福島漁業及海洋現況的科學數據,更能感受到大家散發出的那份積極的使命感——在和我們介紹起自己的工作和研究的內容時耐心而專業,即便遇到我們一下反應不過來時,也會再追加說明以便理解。這趟參訪,我們從學者的角度帶大家了解關於目前福島漁業的現況。而下一章我們將把場景換到相馬,帶大家去參訪水產海洋研究中心指導下的「福島縣水產資源研究所」,看看從人工養殖方面,如何能協助振興福島漁業。
由來自不同國家且現居日本的外國人組成的圖文影音製作團隊。透過走訪日本各地,以不同文化圈的角度詮釋「日本魅力」。社群平台上關注我們~ 繁體中文版 FB @japankurutw,IG @japankuru_tc 國際版 FB、IG、Twitter @Japankuru